新聞資訊
新聞資訊
- 霍爾傳感器 vs 光電傳感器:場景選擇指南
- 霍爾元件的封裝技術(shù):SMD與DIP封裝的優(yōu)缺點對比
- 霍爾芯片的可靠性測試通常包括哪些項目?
- 新手小白須知的PCB設計規(guī)范有哪些?
- 常見的防靜電(ESD)保護措施有哪些?
聯(lián)系我們
常見問題
電源噪聲抑制方法有哪些?
- 作者:無錫迪仕科技
- 發(fā)布時間:2025-06-03
- 點擊:384
電源噪聲抑制是電子工程師在電路設計中必須解決的關(guān)鍵問題,直接影響系統(tǒng)穩(wěn)定性和性能。以下是系統(tǒng)化的電源噪聲抑制方法及技術(shù)要點,結(jié)合原理與實用案例說明:
一、噪聲來源與分類
噪聲類型
開關(guān)噪聲(電源開關(guān)管高頻動作引起)
紋波噪聲(電源輸出波動,與電容濾波相關(guān))
傳導干擾(通過電源線傳播的電磁噪聲)
輻射干擾(空間電磁場耦合至電路)
噪聲路徑
電源路徑:電源模塊→PCB→負載
地回路:地線阻抗引起的噪聲耦合
信號線串擾:數(shù)字信號干擾模擬電路
二、核心抑制方法
1. 電源模塊設計優(yōu)化
選擇低噪聲電源芯片
線性電源(LDO)噪聲低,但效率低(適合低功耗場景)
開關(guān)電源(DC-DC)效率高,但需優(yōu)化EMI設計(如采用同步整流技術(shù))
增加輸出濾波電容
陶瓷電容(高頻噪聲抑制,0.1μF~1μF)
電解電容(低頻紋波抑制,10μF~1000μF)
鉭電容(中頻噪聲抑制,1μF~100μF)
2. PCB布局與布線
電源平面與地平面分層
四層板:信號層→地層→電源層→信號層(降低地回路阻抗)
去耦電容布局
原則:電容靠近電源引腳,縮短回流路徑
案例:IC電源引腳旁放置0.1μF陶瓷電容(高頻噪聲)和10μF鉭電容(低頻紋波)
電源線寬設計
電流≥1A時,線寬≥20mil(0.5mm),降低電阻與壓降
3. 濾波與隔離技術(shù)
輸入濾波器
π型濾波器(LC或RC組合,抑制高頻噪聲)
共模電感(抑制共模干擾,如電源線EMI)
輸出濾波器
LC濾波器(L=10μH,C=10μF,截止頻率約1.6kHz)
鐵氧體磁珠(高頻噪聲吸收,如100Ω@100MHz)
隔離技術(shù)
光耦隔離(數(shù)字信號隔離,如PC817)
變壓器隔離(模擬信號隔離,如電源模塊)
4. 接地設計
單點接地與多點接地
低頻電路(<1MHz):單點接地,避免地環(huán)路
高頻電路(>10MHz):多點接地,降低地線阻抗
星形接地
敏感電路(如ADC)單獨接地,避免數(shù)字噪聲干擾
5. 屏蔽與防護
金屬外殼屏蔽
開關(guān)電源模塊加屏蔽罩,降低輻射干擾
瞬態(tài)抑制二極管(TVS)
保護電路免受浪涌電壓沖擊(如1.5KE系列)
磁環(huán)套線
電源線纏繞磁環(huán),抑制高頻噪聲
三、實用案例與對比
案例1:LDO電源噪聲抑制
問題:LDO輸出噪聲達50mVpp(未濾波)
方案:
輸入端加π型濾波器(L=1μH,C1=1μF,C2=0.1μF)
輸出端并聯(lián)0.1μF陶瓷電容與10μF鉭電容
效果:噪聲降低至5mVpp以下
案例2:DC-DC電源EMI優(yōu)化
問題:開關(guān)頻率輻射超標(1MHz頻點)
方案:
增加輸出LC濾波器(L=10μH,C=22μF)
調(diào)整開關(guān)頻率至2MHz(避開敏感頻段)
電源線加共模電感(10mH@100MHz)
效果:EMI測試通過Class B標準
四、驗證與測試方法
示波器測量
探頭×10檔,帶寬限制20MHz,測量電源紋波
頻譜分析儀
檢測150kHz~30MHz頻段噪聲(傳導干擾測試)
近場探頭
定位PCB上的噪聲源(如開關(guān)管附近)
五、總結(jié)與建議
優(yōu)先級:
電源模塊選型(低噪聲優(yōu)先)
PCB布局與去耦電容設計
濾波與隔離技術(shù)補充
常見誤區(qū):
忽視地回路設計(導致噪聲耦合)
過度依賴軟件濾波(硬件設計是根本)
通過以上方法,可系統(tǒng)化降低電源噪聲至μV級或mV級,滿足高精度電路需求(如ADC采樣、射頻電路)。實際設計中需結(jié)合成本、空間與性能權(quán)衡優(yōu)化。
- 上一篇:霍爾元件的常見制造材料有哪些
- 下一篇:常見的防靜電(ESD)保護措施有哪些?